在世界雕塑與藝術史上,中國古代雕塑可謂是整個東方雕塑藝術的代表,中國雕塑以其藝術特色在世界藝術之林中獨樹一幟。在人類文化發展史中,數十種古老人類文明相繼消失,而中國雕塑的藝術特色經歷了數千年的風雨洗禮,仍舊保持了其自身的獨特藝術內涵,這和中國雕塑的傳承性是不無關系的。縱觀整個中國雕塑的發展歷程,藝術形式、風格特色的發展與變遷都有其特定的時代特點和文化根源,朝代變遷、外來文化的融合,都對中國古代雕塑的形式與風格或多或少地產生了影響。通過對各時期的雕塑作品的分析,我們也都能從雕塑作品本身的風格特點上找出上述的成因。然而,當我們把目光聚焦于秦漢時期的雕塑藝術作品時,卻發現在漫長的歷史長河里,秦漢短暫的朝代更替,雕塑藝術的形式與風格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甚至很難找到其歷史的承襲性,尤其是在秦漢時期的雕塑作品上,以秦代兵馬俑和漢代霍去病墓石雕為例,在這一點上體現的尤為突出。前者嚴謹寫實;后者粗獷夸張,有如渾然天成。很多雕塑藝術評論家、史學家都做過相關領域的研究,也都以歷史的、文化的角度尋找其差異的成因。而我個人認為,就其整體藝術風格的差異性,應更多的從造型藝術本身和民族心理等角度進行分析,進而找出其差異性的根源所在,因為雕塑是用可雕刻和塑造的物質材料制作出具有實體形象、以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藝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