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著名的雕塑是哪十大呢
一,擲鐵餅者銅雕
高約152 厘米,原作為青銅,米隆作于約公元前450 年。羅馬國立博物館、梵蒂岡博物館、特爾梅博物館均有收藏。原作已佚,現為大理石復制品。
雕像選取運動員投擲鐵餅過程中的瞬間動作,這正是鐵餅出手前一系列瞬間萬變動作中的暫時恒定狀態,運動員右手握鐵餅擺到最高點,全身重心落在右腳上,左腳趾反貼地面,膝部彎曲成鈍角,整個形體有產生一種緊張的爆發力和彈力的感覺。
形體造型是緊張的,然而在整體結構處理上,以及頭部的表情上,卻給人以沉著平穩的印象,這正是古典主義風格所追求的。
二,大衛人體雕塑
這尊雕像被認為是世界歷史上最著名的雕塑,云石雕像,像高2.5米,連基座 高5.5米,米開朗基羅創作于公元1501-1504年,現收藏于佛羅倫薩美術學院。這尊雕像被認為是西方美術史上最值得夸耀的男性人體雕像之一。
簡介:大衛是圣經故事中的經典人物,從小容貌俊美,機智勇敢,當非列士部族侵犯他的家鄉。以色列城池受到嚴重威脅時,牧童出身的大衛挺身而出,用放牧時打死過獅子和熊的投石機把非列士的頭領歌利亞殺死。大衛以他的赫赫戰功,受到人民的擁戴,成了以色列最年輕的軍事統帥。前人在塑造大衛時,常采用他取勝時的情景,米開朗基羅獨具匠心,塑造了一個怒目而視,準備戰斗的全裸青年。大衛左手扶著肩上的投石機,右手下垂握著圓石塊,扭頭向左前方搜索敵人,表現了大衛即將戰斗的緊張情緒和堅強意志。雕塑家在人物結構上進行了深思熟慮的藝術夸張處理:把頭部的比例加大,下肢放長,手和腳的關節都較大,以加強英雄的形象效果。但各部分的解剖結構仍然是精確得無懈可擊。
不僅如此,《大衛》是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思想的具體體現,它對人體的贊美,表面上看是對古希臘藝術的“復興”,實質上表示著人們已從黑暗的中世紀桎梏中解脫出來,充分認識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
米開朗基羅在雕刻過程中注入了巨大的熱情,塑造出來的不僅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運動在藝術上得到表達的象征。作為一個時代雕塑藝術作品的最高境界,《大衛》將永遠在藝術史中放射著不盡的光輝。
三,斷臂的維納斯雕塑
《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俗稱《米洛斯的維納斯》、《斷臂的維納斯》、《維納斯像》等,大理石雕像,高204厘米, 亞力山德羅斯創作于約公元前150年左右,現收藏于法國巴黎盧浮宮。
從雕像被發現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認為是迄今為止希臘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
維納斯(Venus)是古代羅馬神話故事中的女神,相對應于希臘神話的阿芙羅狄忒(Aphrodite),小愛神丘比特(Cupid)就是她的兒子。拉丁語的“金星”和“星期五”等詞都來源于此。維納斯也出現在諸多歷代文學作品和西方油畫里。影響力最大的藝術品是1820年在愛琴海米洛斯島的山洞中發現的維納斯雕像。
維納斯是從海里升起來的。據說世界之初,統管大地的該亞女神與統管天堂的烏拉諾斯結合生下了一批巨人。后來夫妻反目,該亞盛怒之下命小兒子克羅諾斯用鐮刀割傷其父。烏拉諾斯身上的男根落入大海,激起泡沫,維納斯就這樣誕生了.
有關她的傳說,屢次出現在歷代文學家的作品里,其中最令人感動的,是莎翁為她撰寫的一首長詩。詩內描述維納斯的戀愛故事。
據說,古希臘有一個美男子阿多尼斯,令世間所有人與物,在他面前都為之失色;但他對戀愛沒有絲毫興趣,只喜歡馳騁于山林之間打獵。
一天,維納斯偶然碰到阿多尼斯,一見傾心,便招呼他,希望和他談一會;但阿多尼斯不愿接近異性,一口便拒絕了維納斯的好意。維納斯只有用法力控制了他的行動,向他傾訴戀愛的奇妙,但阿多尼斯始終不為所動,更顯出急欲擺脫她的神色。維納斯用盡一切甜言蜜語,且愿意給予很多條件,阿多尼斯最后用輕視的眼神望著愛神,令她大受刺激,暈倒地上。
阿多尼斯有點內疚,希望得到她的原諒,故此耐心等候維納斯蘇醒。維納斯醒來后,繼續盡力說服阿多尼斯,但依然受到拒絕。愛神突然有個預感,阿多尼斯會遭遇不測,奉勸他不要冒險去打獵,讓她在他的身邊,保護他的安全;但阿多尼斯并不相信,結果他真的于翌晨打獵時,被箭豬咬死。維納斯趕到時,見愛郎已死,不禁悲慟欲絕。
在希臘化時期,表現女性人體美的雕塑日漸增多,對愛與美之神阿芙洛蒂忒,也就是維納斯的歌頌更是層出不窮,其中最為著名雕像的就是這尊米洛斯的維納斯,并已經成為贊頌女性人體美的代名詞。
作為審美觀照,當人們站在這個精美的雕像面前的時候,一個裸體的女性,她豐滿而圣潔,柔媚而單純,優雅而高貴,這就足夠人們為之傾倒的了。在這潔白的大理石里面,是少女的青春,是生命的躍動。人們從這里發現了自己,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創造潛能;感受到了人類生生不息的原動力.“米羅的維納斯”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而使之成為家喻戶曉的愛與美的女神的雕像。但她并不是唯一的,她只是古代希臘眾多的阿佛洛狄忒雕像中的一個罷了。從創作時間上說,她已經是希臘化時期的作品。
四,雅典娜神像
雅典娜為雅典城的守護神,也是代表智慧的女神。原作為巴底農神廟大殿的主像,全身高達13米,用銀白色大理石雕成,局部鑲嵌著象牙與黃金,可惜已在拜占庭帝國時代被毀壞。這里介紹的是大理石小型摹制品。
在這件女神雕像中,她頭戴戰盔,身著希臘式連衣長裙,護胸和甲胄上裝飾有蛇形飾邊和人頭像;她裸露雙臂,透過薄衣裙可隱見豐艷健美而有力量的身體;衣裙褶紋和飾物造成橫豎線條的疏密變化美;她的手勢動作可能是執長矛和托物,整個形象富有女性的溫柔和充滿生命,更多的是人性,絕少神性,這表明希臘化時期藝術已走向世俗化。
關于雅典娜:
雅典娜·帕提農(Athena Parthenos,希臘文原意是處女雅典娜)是位于雅典帕提農神廟里巨大的雅典娜女神(希臘神話的神)雕像,以黃金與象牙制作而成,雕刻者是菲迪亞斯。這是雅典娜鼎鼎大名的崇拜形象,一般被認定為知名古希臘雕刻家菲迪亞斯最偉大的成就之一。菲迪亞斯在公元前447年開始這項工程,然而Lachares在公元前296年移去其金泊來支付他的軍隊,雖如此,青銅的部件或許還殘存著鍍金。公元前165年遭遇火災,不過后來有被修復,公元五世紀時可能又遭遇了另一場大火,最后一直到公元十世紀時土耳其統治時代仍然有紀錄提到她。
這雕像本體由象牙銀與黃金組成,她的頭盔中間放置了斯芬克司的類似品...頭盔的兩側則是獅鷲的浮雕,這尊雅典娜雕像直立,穿著垂到腳板的戰袍,胸部所裝飾的梅杜莎的頭以象牙制成,一支手捧著大約4腕尺高的勝利女神的雕像,另一手持一長矛,在他的腳板邊,有一個盾牌,其盾靠近長矛的地方雕著一支蛇,這只蛇可能是埃里克托尼奧斯,其底座上刻有潘朵拉誕生的浮雕。雅典娜頭部稍向前傾,站著的她左手持一垂直的盾,她的左膝稍稍彎曲,使其重量些許由右腳來支撐。她的襯衣在腰部由一對蛇(其尾巴在其背后纏繞著)束起,些許發絲垂在胸甲上,伸出的右手,其上的尼克長著翅膀,至于手掌底下菲迪亞斯的原雕是否有支柱,仍是眾說紛紜,現存的各種版本證據仍是正反意見并陳。而通常被忽略的矛之確切位置,也未被完全確認:到底是靠在右手手肘上,抑或是像N. Leipen根據"Aspasios"寶石(Aspasios是古代民族,居住在阿富汗東北部)所復原的由左邊雅典娜之盾上面的一支蛇支撐著。此雕像由木質的核心組合而成,覆蓋上成形的青銅泊片,其上是另一層可移除的金泊,女神的臉和手臂則是覆以象牙材質,全部黃金總重為44塔冷通,相當于2500磅,這尊帕提農神廟的雅典娜,身上積聚了規模可觀的雅典財寶。雅典娜·帕提農在世間的通俗形象,雖比不上原版大神像般的神貌與質感,但常可見于硬幣上的圖樣以及像許愿物一類翻版的小型雕像,以及寶石上的雕刻。雅典娜是希臘雅典的守護神,也是智慧女神,在希臘神話中,她是從主神宙斯的頭顱里蹦出來的。在古希臘的雕塑中有許多是雅典娜的形象,以贊美這個庇護希臘人的女神,這尊《帕提農神廟的雅典娜》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一個。這尊雕塑是當年帕提農神廟大廳中的主像,但已不復存在,據說雕像高達12米,用木料作胎,用黃金和象牙作表面裝飾,極其奢侈華貴,據說僅雅典娜穿著的希臘式長衫就消耗了2500多磅黃金。雕像中,雅典娜一身戎裝,威風凜凜,她頭戴戰盔,胸披甲胄,右手托著勝利女神,左手扶著刻有浮雕的盾牌,盾牌內還有一條巨蛇。頭盔上雕刻的是女妖斯芬克斯和兩頭飛馬神獸,胸甲上則是女妖美杜莎的頭發。雅典娜體態豐滿健壯,右腿直立,左腿微曲,長衫的雕刻厚重有力,自然生動。她的面部造型均勻端正,眉宇清朗,鼻梁挺直,嘴唇微閉,雙目炯炯有神,顯示出傳說中神的崇高和嚴肅。但同時,她那平和的神情又給人一種平易安詳的美麗少女的印象。據說,當年每四年舉行一次大型的雅典娜節,可以想象,當燦爛的陽光透過宏偉的神廟大門投射到這尊金光閃閃的巨像上時,是何等的輝宏和壯麗。這正是希臘“黃金時代”的真實寫照。這尊雕像是古希臘輝煌時期的的典范之作,代表著古希臘雕刻藝術的高峰。
五,夫婦像
閃綠色粘板巖雕刻,高約142 厘米,約創作于公元前2600年,現收藏于美國波士頓博物館。
這是埃及古王國第四王朝時期的一尊雙人立像,也是當時帝王立像中最典型的代表。雕像刻劃的是埃及古王國第四王朝第五個法老門考拉和他的王妃 。
《門考拉夫婦立像》,閃綠色粘板巖雕刻,高約142 厘米,約創作于公元前2600年,現收藏于美國波士頓博物館。 埃及古王國時期的帝王雕像作品,無論是坐像還是立像,都嚴格遵循著“正面律”的程式化造型。而《門考拉夫婦立像》也不例外。這是埃及古王國第四王朝時期的一尊雙人立像,也是當時帝王立像中最典型的代表。雕像刻劃的是埃及古王國第四王朝第五個法老門考拉和他的王妃。國王夫婦并肩而立,兩人身高幾乎相等,左腳都向前邁出一步,但這種步伐只是模式化的,絲毫沒有前進的意思。人物的重心落在兩腿中間,給人以安定穩固的感覺。法老本人兩臂垂直,雙手握拳,表示他是埃及力量的中心;王妃則左手彎曲放在法老的左臂上,右臂圍繞在法老的腰間,姿態僵直呆板。法老夫婦的頭都微微向上仰起,神態拘謹而威嚴,冷若冰霜的表情中似乎還帶有一絲微笑。這些人物表情和姿態都是古埃及帝王夫婦像的典型模式,體現了“王權神授”的威嚴。更值得注意的是,雕像對男女的身體作了不同的處理,反映出作者準確運用人體解剖結構的能力和對造型進行高度藝術概括的創作傾向。同時,王妃那薄而緊身的長衣,表現出女性柔軟起伏的曲線和優美的體形,也體現了當時藝術家們高超的雕刻技巧。
六,復活節島巨石像
石雕,高4-5米,最高的高9.8米,約公元600-1680年。
復活節島是南太平洋上一個孤立的小島,因考古學家是在1722年的復活節發現它的,故而得名。
這些雕像都是用整塊石頭雕刻而成,一般高4-5米,重約20噸,最高的達9.8米,重達90 噸。
七,羅馬母狼銅雕
青銅,高85厘米,約創作于公元前500年,現收藏于意大利羅馬市政博物館。
雕像取材于羅馬建城的傳說:著名的特洛伊戰爭結束后,特洛伊王子逃到意大利半島,建立了阿爾巴城,世代相傳。后來,一個名叫努米托耳的國王被其弟阿木留斯推翻,兒子被殺,但他的女兒為戰神所愛,生下一對雙胞胎羅穆路和瑞穆斯,卻被阿木留斯放入籃子中丟人臺伯河。
這對兄弟后來被一只母狼發現并收留撫養,不久,被牧人發現收養;他們長大以后,殺死仇人,救出外祖父,創建了新的城市。后來羅穆路殺死了瑞穆斯,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這座城市為羅馬。
這尊雕像所刻劃的就是曾經哺育了羅馬創始人的母狼的形象。這尊雕像是埃特魯斯坎人的藝術杰作,對羅馬人來說,它還具有紀念碑意義,人們把它作為民族發源的始祖而給以頂禮膜拜。雕像《母狼》已成為了羅馬市的象征。
八,獅身人面像
石雕,也稱為《斯芬克司像》。 高約20米,長57米,約創作于公元前2500年,現位于埃及吉薩。
在古代埃及,獅子是戰神的化身,也是力量的象征,法老把自己的形象與它的形象混合起來,是為了夸耀神秘的威力,使自己成為萬民崇拜的偶像。
埃及古王國時期最主要的藝術成就體現在巨大、宏偉的皇陵建筑上,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這座雕像,它是由整塊的天然巖石雕刻而成,高達20多米,面部約有5 米長,僅頭上的一只耳朵也有2 米左右。
雕像的頭部被刻成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哈夫拉的頭像,身子則是呈坐姿的獅子形象。法老頭戴菱形王冠,前額上雕刻著神秘的圣蛇,腦后雕刻著象征神權的鷹。他的下頜原來還有一部莊嚴的胡須,但后來由于炮擊而跌落,現收藏于英國大不列顛博物館。
九,漢謨拉比碑刻
石雕,約公元前1792年-1750年,高約71厘米,石碑全長213厘米,
現收藏于巴黎盧浮宮。
“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所發現的最早的成文的法律條文,是人們研究古代巴比倫經濟制度與社會法治制度的極其重要的文物;同時,它還是古代巴比倫藝術的代表,尤其因為古巴比倫王國流傳下來的藝術品十分罕見,所以這個石碑就更加顯得格外珍貴。
石碑的雕刻比較精細,表面高度磨光。石碑上刻滿了楔形文字,全文280條,對刑事、民事、貿易、婚姻、繼承、審判制度等都作了詳細的規定。
法典的上部是巴比倫人的太陽神沙瑪什向漢謨拉比國王授予法典的浮雕。太陽神形體高大,胡須編成整齊的須辮,頭戴螺旋型寶冠,右肩袒露,身披長袍,正襟危坐,正在授予漢謨拉比象征權利的魔標和魔環;漢謨拉比頭戴傳統的王冠,神情肅穆,舉手宣誓。
太陽神的寶座很象古巴比倫的塔寺,表示上面所坐的是最高的神。
十,思想者
原為《地獄之門》組塑的一部分,后翻鑄成銅像。《地獄之門》取材于但丁的《神曲》,思想者是羅丹用以象征但丁的形象。一個強有力的巨人彎腰屈膝的坐著,右手托腮,嘴咬著自己的手,他默默凝視著下面被洪水吞噬的苦難深重的人們。他愛人類,難以對那些罪人作出最后判決,他深懷同情,陷入極大痛苦和永恒的沉思之中。
材質:青銅
規格:198×129.5×134厘米
現藏地:現收藏于巴黎羅丹美術館
簡介:
“思想者”的創作出自于《地獄之門》,那是為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而做的大門。羅丹在設計《地獄之門》銅飾浮雕的總體構圖時,花了很大的心血塑造了這一尊后來成為他個人藝術的里程碑的圓雕《思想者》,它是被預定放在未完成的《地獄之門》的門頂上的,原來被一些淺浮雕圍繞著,這些浮雕是根據但丁的《神曲》而創作的。后來獨立出來,放大3 倍。最初羅丹給這尊雕像命名為《詩人》,意 在象征著但丁對于地獄中種種罪惡幽靈的思考。為了這個形象,羅丹傾注了巨大的藝術力量。
1888年,《思想者》第一次在哥本哈根展出,尺寸同《地獄之門》的相當(0.72m),名字叫做《詩人》。1889年,這尊以《思想者--詩人》為名的石膏像,在莫奈--羅丹巴黎連展中展出。從此以后,《思想者》成為唯一的名字,在世界各地無數的展覽中出現。1904年,放大的《思想者》石膏像在倫敦第一次展出。同年銅雕像在巴黎的的全國美術展中展出,它被放在大宮殿中心穹頂下貴賓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