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方式是現代金屬雕塑創作中運用極為廣泛的一種成型手段。在焊接作用下,鋼鐵的融合超出“雕”和“塑”的基本概念,讓創作者直接與金屬材料進行溝通,并賦予其更加豐富的人文精神與審內涵,有力地拓展了雕塑創作的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極大地激發出創作者的想象力,已成為現代雕創作最重要的藝術表現方式之一。史密斯是一個有著美國工人外表,自己揮動焊槍的藝術大師,他也被稱為“一個表現現代(美國)工業文明本質的藝術家”。20世紀60年代是其創作的黃金期,他傾力創作了自己最偉大的雕塑《立體》。這是一系列巨大無比的不銹鋼雕塑,由大量預制好的長方、正方體焊接在一起,這些形體的雕塑造型要素被簡化到極限,帶有工業文明的力量感與尺寸上的協調感。雕塑表面經過拋光處理并帶有特紋理,立于美國遼闊的原野中,表現著“機器靜止時的深刻沉默”。《立方體》系列象征著人類的大和素高與歷史同在,和代表英格蘭史前文明的巨石陣有異曲同工之處。金屬焊接在現代裝飾雕塑課程教學中有其無法取代的諸多優點,具體體現在以下三方面。首先,金屬焊接豐富了自古以來傳統雕塑的“加、減”教學模式,讓枯燥的基礎訓練課程變得富有生機。其次,它能夠廣泛地運用現成金屬構件進行組合創作,使學生的藝術創作變得直接、簡練和自由。比如用鐵鍬的獨特構型焊接成戰馬形態:用接頭、管道焊接成蝎子的形狀,用廢舊齒輪等構件焊接成摩托車。金屬現成品為了實現某種功能,具有獨特的機械美感,充分利用這種特性并直接運用到創作中,這正是金屬焊接工藝在裝飾雕塑教學中的重要功用。最后,通過學生對材料的自由選擇與重組并從中“尋找”可能蘊藏的藝術形態,讓學生擺脫以自然界中的形體為藍本(如最常見的人體)的創作方式,進而讓學生對材料自身的意義得以基本把握和重新審視,開拓了學生的創作思維。正如深圳雕塑院院長孫振華所說:“和傳統雕塑中用大理石雕刻人像、用鑄銅等塑造人像不同,金屬焊接雕塑更注重材料本身的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