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步行街雕塑引來熱門話題,在王府井某商場前立起一座雕塑,雕塑是個穿著綠色西服紅領帶的外國小男孩,然而細看卻發現,“小男孩”下半身衣不遮體。現場,記者發現有的行人看到雕塑便匆匆離去,而有些行人則駐足與雕塑拍照合影,更有的行人會靠近拍攝雕塑局部甚至故意觸碰雕塑。
)路人甲:覺得有點新意。
路人乙:不知道啥意思,還挺好玩。
路人丙:顏色很有意思,而且這個造型放在這條街上還是挺有趣的,也挺有膽的。
路人丁:小女孩看到有些不好意思。
路人戊:我覺得還成,反正是一種藝術的宣揚,一種個性的展示
(解說)無獨有偶,在常營某購物中心樓下,也有四組穿著較為暴露的雕塑,其中既有媽媽扶著蹣跚學步的孩子,也有穿著簡單、胸部呼之欲出、做出展翅動作的年輕女孩。而這些雕塑并沒有任何作者信息和文字立意說明,引發網友熱議。
(解說)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發現,有些小孩看到雕塑后感覺害羞不好意思,而一些成年人則認為這是一種藝術的個性展示,擺在步行街無可厚非。
(解說)對此,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表示,雕塑不穿衣服,和我們的價值理念、傳統觀念不相吻合,不能夠照抄照搬西方的雕塑理念。雖然雕塑是個藝術范疇,但擺放在公共場合一定要和老百姓的價值理念相吻合,否則老百姓很難接受。而對于動手摸雕像的行為,則是低級趣味,不屬于欣賞美的范疇了。
雕塑是一門藝術,在公共場合也要用適用公共場合的形象雕塑,否則就會產生反效果